close
100DSC_4701.jpg
 
 
波蘭首都華沙至今仍保持著新舊城的格局
維瓦斯河畔的老城區中古建築櫛比鱗次
 
 
華沙是目前波蘭最大城市
擁有170萬人口  同時是波蘭的政經文教樞紐
 
 

100DSC_4499.jpg

 

 

生機盎然的新城區以一派現代化大都市氣象號稱[東歐小美國]

而華沙城市周圍6萬多公頃的森林和城內70餘個大小花園

更使它得到[世界綠都]的讚譽

 

 

100DSC_4504.jpg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

希特勒下令把華沙從地球上抹掉

古城百分之八十五的建築被有目的性的摧毀

當時曾有西方人士斷言:[華沙不會再重現在人間,至少100年內是沒有希望的。]

 

 

100DSC_4534.jpg

 

 

而波蘭人民在1945年開始按原樣重建城市

依著可能收集的街景建物照片

各國曾經拍攝的電影影像

一點一滴  憑著波蘭人堅毅的個性 迅速恢復都市樣貌

 

不僅使華沙保持了中世紀古城的風格

而且興建新市區

超過了戰前的規模和水平

 

 

100DSC_4538.jpg

 

各種歷史紀念物

名勝古蹟大都集中在老城區

特別是宏偉的宮殿、巨大的教堂,各式各樣的箭樓、城堡等

吸引著大批來自境外的遊客參訪

 

在新城區

現代化的高樓大廈

一幢連著一幢,各種新穎的商城、飯店、咖啡店比比皆是

華沙市區有大小公園近70座

平均每人佔有綠地面積78平方米

 

 

100DSC_4549.jpg

 

 

在世界各國的首都中名列前茅的華沙在戰爭後浴火重生

以快速重建證明其民族性的生命力和韌性

不論城市景觀或內在精神的表現

華沙呈現的是新與舊  東與西的融合

再一次讓世人見證華沙之美

 

 

100DSC_4553.jpg

 

 

午餐過後

與華沙當地的導遊碰面之後

就展開老城區之旅

正巧碰到啤酒店的促銷

我們就追著清涼的啤酒杯走一段路

 

 

100DSC_4555.jpg

 

 

波蘭科學院與哥白尼雕像

 

看到手持著地球儀

就知道我們來到波蘭科學院

它的前身為史塔須茨宮Staszic Palace

屬於新古典主義晚期的建築  華沙起義期間被焚燬  戰後重建

現在是波蘭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科學院前立著2.8公尺的哥白尼雕像

這位15世紀的波蘭偉大天文學家

他提出宇宙行星以太陽為中心公轉的理論

在教會掀起巨大波瀾

也把整個天文學帶進科學革命的洪流

 

 

100DSC_4565.jpg

 

 

聖十字教堂

 

這教堂雖然規模不大

卻是華沙最有名的一間教堂

因為裡面藏有波蘭最偉大的鋼琴家蕭邦的心臟

 

 

100DSC_4571.jpg

 

蕭邦在法國巴黎去世後

後人根據他的遺願

把他的心臟帶回波蘭安葬

這間教堂曾經是蕭邦居住過的地方

因此就把他的心臟存放葬於牆璧中

 

 

100DSC_4573.jpg

 

但因戰爭的關係曾一度被取出

目前繼續存放教堂左邊第二根廊柱中

 

100DSC_4586.jpg

 
 
華沙,一直是蕭邦心之所繫的地方
縱使在那段黑暗動盪的日子裡
流亡法國、漂泊異鄉
蕭邦始終心繫祖國
但即使到了生命的盡頭
蕭邦還是沒能回到自己的故鄉
最後在巴黎結束他短暫的39年歲月 

 

 

100DSC_4588.jpg

 

由於距離華沙大學最近

它也是見證最多學生運動血淚的一座教堂

 

 

100DSC_4591.jpg

 

華沙起義期間

這裡曾經有激烈的血戰

教堂也遭受到嚴重損毀

還好巴洛克的主祭壇完好的保存下來

 

 

100DSC_4594.jpg

 

 

100DSC_4602.jpg

 

 

華沙大學

 

 

100DSC_4614.jpg

 

 

100DSC_4625.jpg

 

 

100DSC_4630.jpg

 

 

薩斯基公園

 

在華沙一片灰濛濛色彩的建築中

薩斯基公園為這個城市帶來了不少色彩

18世紀早期

仿照凡爾賽的法式花園 而設計了這座公園

成為華沙第一座公共公園

 

 

100DSC_4645.jpg

 

 

100DSC_4652.jpg

 

 

連接薩斯基公園的勝利廣場

內有一個無名英雄塚

是為了紀念為波蘭英勇殉職的士兵

而在此埋葬了無名士兵衣冠塚

 

 

100DSC_4637.jpg

 

兩旁隨時有兩名士兵站崗

每天整點有短暫的衛兵交接

規模不大

星期日和特殊節日才有較大規模的儀式

 

 

100DSC_4643.jpg

 

 

我們正在看地上文字時

對街的衛兵也正準備交接儀式

但時間不夠

只好拍下他們的身影

 

 

100DSC_4654.jpg

 

 

100DSC_4657.jpg

 

 

 

100DSC_4667.jpg

 

我們沿著美麗的皇家大道前行

道路的街燈非常典雅美麗

將道路裝點得像童話世界般

 

 

100DSC_4672.jpg

 

 

 

100DSC_4686.jpg

 

 

100DSC_4698.jpg

 

 

城堡廣場

 

略呈三角型的城堡廣場熱鬧非凡

這裡常常是遊客欣賞華沙的起點

轉進左邊巷弄

就可以看到更多舊城區的景點

 

 

100DSC_4712.jpg

 

 

皇家城堡

 

皇家城堡是過去的舊王宮

位於廣場東側

是1596年西格蒙特三世國王遷都至華沙後所建

17世紀波蘭全盛時期

這裡是全歐洲最美輪美奐的皇室官邸之一

 

二戰時,希特勒下令將整座城堡摧毀

如今,華麗的巴洛克式皇家城堡

是戰後1971~1984年間重建後的風貌

現在改建為博物館

 

 

100DSC_4727.jpg

 

若有興趣可以登上樓堡

俯瞰華沙新.舊城區

 

 

100DSC_4732.jpg

 

 

西格蒙特三世紀念柱

 

西格蒙特三世紀念柱建於1644年

位於華沙古城的城堡廣場

由瓦迪斯瓦夫四世所建

它是為紀念前國王西格蒙特三世遷都華沙而建

由騰查拉設計

 

西格蒙特三世紀念柱與美人魚一起構成了華沙城的城徽

雕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毀

1949年重新修復

青銅鑄建的西格蒙特三世塑像佇立在紅色花石圓柱上

頭戴王冠,身穿王服,左手持十字架,右手握寶劍

柱基有漩渦花紋裝飾的銅板

上面刻有皇室人員的姓名

頭銜和頌詞

以及紀念碑建造者的名字

 

 

100DSC_4733.jpg

 

 

100DSC_4741.jpg

 

 

聖約翰教堂

           

聖約翰教堂是華沙最古老的教堂

初建於15世紀初

後來經過多次整建

19世紀時整座建築已改成英國歌德式樣貌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被夷為平地

戰後重建時仍維持其哥德式風格

但有了一個新風格名稱-維斯瓦哥德式

[其名稱取其境內最大河川之名]

 

 

100DSC_4749.jpg

 

 

耶穌會教堂

 

是波蘭首都華沙的一座天主教教堂

這座教堂優美的塔樓

是華沙風格主義教堂的代表作

修建於1609~1626年間

二戰時

如華沙市內其他建築命運一致被摧毀

1950年~1973年間重建

與聖約翰教堂比鄰

是皇家城堡通往舊城廣場的中途景點

 

 

100DSC_4751.jpg

 

 

華沙舊城廣場

 

相傳,有位名叫瓦爾(Wars)的漁夫

在維斯瓦河捕到一條美人魚

由於美人魚非常迷人  漁夫就把她帶回家

經過一段時間,美人魚請求讓她重回水的世界,漁夫答應了

此後,越來越多人到維斯瓦河兩岸定居

形成一個繁榮的區域

 

漁夫瓦爾(Wars)也娶了位美麗的太太名為沙娃(Sawa)

夫妻名字合起來就是“瓦爾沙娃”,中文譯為“華沙”波蘭文的Warszawa

 

原來華沙也是個不折不扣的浪漫都市

 

 

 

100DSC_4758.jpg

 

 

美人魚雕像

 

廣場正中央的美人魚雕像是華沙精神標誌

銅像建於1855年

高2.5公尺,女子裸露著上半身,下半身是魚尾

右手舉劍左手執盾一幅迎戰姿態

 

納粹侵佔波蘭期間

人們把這座銅像拆卸掩埋 精心保護

直到波蘭解放後才重新安置

而今日華沙的市徽正是一條美人魚

 

 

100DSC_4924.jpg

 

 

 

100DSC_4761.jpg

 

舊城廣場又名市集廣場

是舊華沙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心

也可以說是全華沙最美麗宜人的一個空間

 

 

100DSC_4767.jpg

 

 

100DSC_4782.jpg

 

 

100DSC_4785.jpg

 

 

今日廣場週邊恢復戰前原貌的建築

從文藝復興、巴洛克、哥德、到新古典主義的各種風格

也記錄了過去幾個世紀華沙建築的發展

 

 

100DSC_4798.jpg

 

 

 

100DSC_4808.jpg

 

 

領隊給了我們自由逛逛的時間

讓我們好好欣賞這座美麗的市集廣場

 

 

100DSC_4814.jpg

 

 

 

100DSC_4821.jpg

 

我和同伴們走走拍拍

拍著拍著就走散了

大家各有所好

各自進入自我的攝影世界

玩得不亦樂乎

 

 

100DSC_4816.jpg

 

 

100DSC_4831.jpg

 

 

天氣晴朗

街道上的光影好迷人

 

 

100DSC_4840.jpg

 

 

100DSC_4854.jpg

 

夏天時

廣場周邊排滿了露天咖啡座以及販賣畫作的攤位

更添人文氣息

 

 

100DSC_4856.jpg

 

這幾天的運氣非常好

若不是晴空萬里

就是雨後放晴

從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都一樣呢!

 

被太陽曬得披頭亂髮

也非常開心

希望我們的好運慢慢用

往後還有好多天的行程吶!

 

 

100IMG_3606.jpg

 

樓堡

舊城邊界的樓堡始建於1540年

是座擁有4個塔的要塞

1656年後要塞的防禦價值已漸漸消失

 

 

100DSC_4942.jpg

 

 

100DSC_4955.jpg

 

二戰時,要塞和古城區各項建築

幾乎都成為廢墟

直到1952~1954年

政府決定重建要塞

目前 這裡成為華沙最熱門的旅遊景點之一

 

 

100DSC_4956.jpg

 

 

100DSC_4959.jpg

 

 

我們從舊城廣場往西走

就會來到這個紅磚構成的半圓形防禦塔樓

塔樓與城牆相連

 

原始建築是1548年義大利威尼斯建築師所設計

主要用來防禦舊城的北方

入口處有一到護城河和吊橋

夏天這裡展示著許多華沙藝術家的創作

 

 

100DSC_4962.jpg

 

 

100DSC_4963.jpg

 

 

走出樓堡就進入新城區

樓堡是劃分新舊城的界點

 

 

100DSC_4966.jpg

 

 

100DSC_4968.jpg

 

 

每棟樓都美到無語倫比

儘管已和隊伍拉開距離

還是不停的拍下難得的畫面

 

 

100DSC_4974.jpg

 

 

100DSC_5001.jpg

 

 

居禮夫人故居

 

 居禮夫人是波蘭的物理跟放射化學家

是第一位得到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

更是史上唯一同時獲得諾貝爾物理和化學獎者

 

 

100DSC_4977.jpg

 

令人敬佩的是

她的研發成果不申請任何專利

無條件供世人使用

 

 

100DSC_4987.jpg

 

戰爭期間拯救無數士兵

她也因長期實驗接觸過多放射線導致血癌而亡

是位令人尊敬的偉大科學家

 

 

100DSC_4992.jpg

 

 

100DSC_4981.jpg

 

   

波蘭軍隊大教堂

   

始建十七和十八世紀之間

在1944年的華沙起義被摧毀

1946~1960年以Leon Marek Suzin為首的建築師團隊重建並恢復

目前大多數軍事宗教慶祝活動都在這裡舉行

 

 

100DSC_5012.jpg

 

 

華沙起義紀念碑 

      

波蘭被納粹德國佔領近五年

1944年8月1日波蘭人計畫開始起義

63天後以失敗告終

 

德國將華沙幾乎夷為平地做為報復

將近20萬波蘭人罹難

起義紀念碑於1989年戰役後的45週年建立

描述華沙市民抗德之情景

 

 

100DSC_5018.jpg

 
迅速崛起的華沙
早已脫去悲情的面孔
以穩健的腳步邁向民主
 
而波蘭也是今昔歐盟中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
戰禍傷痕只留下低調的痕跡供人憑弔
 

 

100DSC_5040.jpg

 

縱然歷史的包袱沉重

至少現在的華沙是充滿笑容的

朝氣蓬勃的

藝術的

同時也是與時俱進的

 

華沙一直以自己的速度往前走

越過歷史的鴻溝踏進嶄新的夢想境地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ryer  的頭像
    Aryer

    Aryer 旅遊嬉戲版圖

    Ary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