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兩點多Aryer就先起床梳洗準備
3:40 大廳集合
飯店接駁的時間是 3:50
大家不但準時而且都提前到達大廳排隊
準備搭乘接駁車
夏日清晨的阿里山氣溫只有14度 濕度99%
第一班觀日火車時間為 4:20
每日往返發車時間依照當天日出時間而有調整
我們預計乘坐第5節車廂
從阿里山車站搭乘至祝山車站 約30分鐘
為什麼秘書安排大家搭乘第5節車廂
一開始大家都沒問 我也不知道
回程看照片就知道啦!
列車在黑暗森林中行駛
應該是以迂迴盤旋上山
但窗外黑漆漆一片
沒睡飽的大家 ... 隨著列車搖搖晃晃
疾靜的車廂中 大家都進入夢鄉了
只剩火車過彎喀啦喀啦磨擦的聲響
到達祝山火車站時
大家還睡眼惺忪
但無論如何必須打起精神
一定得在台灣鐵路最高點2451公尺來張照片留念
走出祝山火車站
便是欣賞日出的第一個點
秘書說:我們到另一個更高更無阻擋的小笠原山觀景台
[標高2488公尺]
但必須再走500公尺爬一點點坡
其實坡度還好 邊爬邊休息很快就到
小笠原山觀景台擁有360度環繞視野
確實比祝山觀景台更棒
小笠原山觀景台與玉山群峰遙遙相對
玉山主峰、南峰、東峰、北峰
各個山峰清晰可見
大家屏息以待日出的剎那
但又有點懷疑
眼前一小塊烏雲會不會阻擋太陽的出現
再拉近距離檢查一下
站在我後面的小妹妹已經按耐不住冷風
頻頻想放棄 一直問到底有沒有日出啊?
但這就是最後關頭怎能放棄呢?
5:46 日出準時報到
大家看著冉冉升起的太陽 欣喜不已
日出的光芒瞬間活力四射
映照在每個遊客充滿希望的臉龐上
現場的解說員說
我們非常幸運
今天看到久違的阿里山日出
連日來這裡都下雨呢!
我們將搭乘第3班6:15回程火車
回到阿里山賓館用早餐
8:30再度集合出發
我們順著山路緩緩走向祝山火車站
沿路的樹
被金黃太陽照得充滿無限生命力
這天好多遊客一起觀日
大家在火車站的閘門前排隊
等候火車 再依序上車
我們同樣搭乘[第5節車廂]
好漂亮的火車彎道
連同火車頭都可以拍到
這就是為什麼要搭第5節車廂的原因
座位分成左右兩邊
這兩張是[座位右邊]的小彎道
以下這張的攝影師所拍的
[ 左側彎道 ]
再次集合出發
我們從阿里山賓館的前方左側導覽起
眼前裸露的斷壁最高點是[塔山]
[阿里山] 並不是山名
而是泛指阿里山山脈所在區域的地名
包含了18座大山
其中以[塔山]能見度最高 最為有名氣
從賓館右側石階往上走
就來到沼平公園
民國65年11月9日
阿里山發生森林大火
燒毀了沼平車站大部份的店舖、住宅、旅社
後來政府將受災戶安置於現在阿里山車站附近
而形成現在的阿里山商圈
沼平車站附近則重新規劃為自然公園
即今日的沼平公園
阿里山歷經莫拉克風災遭受莫大的損害
進行重建勘查時
提出環境會隨著時間的變遷而改變
惟有文學的創作可以歷久不衰
一句話造就了因緣
林務局邀集詩人至阿里山創作並收集以往的古詩
更於沼平公園設置詩碑及規劃 [詩路步道 ]
一路走來 令人流連忘返
嘉義林區管理處表示
阿里山是臺灣的聖地
透過詩人敏銳細膩的觀察
一花一草,一片雲,一段路,所見、所感
無不隱含悲歡交織的無盡關懷
我們將這些幾被遺忘的昔日時光記憶
以詩歌的面貌呈現
為阿里山鐫刻詩的印記
阿里山讚 余光中
春季為何總如此年輕
山雀和蜜蜂究竟
對櫻花說了些什麼
秋季為何總如此清醒
銀杏和青楓究竟
對風霜說了些什麼
神木為何總如此沉靜
古老的回憶究竟
內心轉多少層年輪
高山為何總如此鎮定
斜坡和絕壁究竟
是怎樣的去脈來龍
這一切,只有太陽知道
這一切,造化之功
連史前的造山運動
只有祂,永遠如此年輕
每天把台灣喚醒
為阿里山加上金冠
一頂金冠,尊貴而燦爛
用霞火煉丹而成
全世界共仰的壯觀
2012.8.4
沿著美麗的[詩路步道]往上走
沼平車站就不遠了
沼平公園是阿里山最著名的賞櫻地點
尤其以阿里山派出所前面鐵道旁更是賞櫻熱點
櫻花盛開時節
此處滿是賞花人潮與朝聖的攝影人
每當火車緩緩行經派出所前的櫻花下
紅色的火車與粉嫩櫻花緊緊相依的畫面
是大家的最愛
我和小茜老師相約
明年若有時間
櫻花綻放的季節我們還要再來阿里山賞櫻
這班列車只到沼平車站
不會往上行駛到祝山火車站
觀日的3班火車時間已過
所以我們一堆人興沖沖的在鐵道旁等火車
是無用的
導覽員帶領我們沿著鐵道
進入森林
沿路好多美麗的小花
這花叫做[射干]
雖然是逆光
陽光穿透林間的樣子
真是令人神情愉悅
大家都還在研究花草之際
Aryer請攝影師幫忙在這拍照
好喜歡這樣的延伸感
大家身上都配有耳機
只要距離不遠
都可以聽到清晰的解說
也不至於迷路
連日的大雨
造成路面石階非常濕滑
行走的每一步都要很小心
這時秘書來告訴導覽員
有一位團員拍照時跌倒腳扭傷
所以她要帶這位團員先回飯店休息
請所有的團員務必小心腳步
一聽到有團員受傷
行進間我就更加小心
每一步都必須看清楚
這樣的S彎道
讓我想起克羅埃西亞的16湖國家公園
彎道的盡頭
就是位於山中谷地的姐妹潭
[姐妹潭]
為兩個大小不一的高山湖泊
外圍築起全長180公尺的環潭步道
關於姊妹潭名稱的由來
有一段傳說關於鄒族姊妹為情所困
殉情的淒美愛情故事
妹潭略呈圓形
佔地約20坪
潭水清澈無波
宛如明鏡
由於8/22巴威颱風解除警報
接下來的兩天
天氣都不錯
我們才有機會看到藍天倒映在湖面
姐潭略呈長方形
面積較大佔地約60坪
湖上設有兩座以檜木大樹根頭為基座而建造的相思亭
並以木橋和岸邊相聯結
湖邊有姐妹潭的木雕
Aryer想辦法把涼亭裝進樹洞裡
湖水被山林環抱
湖色如翡翠碧綠
樹影與藍天倒映湖面
景致幽雅宜人
我們在湖畔休息.賞景.聽解說
Aryer很享受此時此刻的好風景
即使全程都用手機拍照
有藍天的加持下...質感都還不錯
太陽雖大
漫步林間非常愜意
有強大的樹蔭遮掩
非常涼爽
當Aryer走出姐妹潭步道時
在耳機裡聽到[三兄弟]
趕緊去問清楚
我還以為是[薯條三兄弟]呢!
[三兄弟]與[四姐妹]同位於姊妹潭旁
為自然生成的紅檜二代木
三株檜木並列生長於砍伐後的紅檜樹頭之上
有如兄弟般挺拔
而有此美稱
這片森林是昭和五年間造林時種植的紅檜
樹身已長高 樹圍仍細瘦
沿途還有不少伐林後的樹頭殘跡
較特殊的景觀是二代木形成的樹洞
樹洞形成的原因
是第一代木倒塌後
有新的種子飄附於橫臥的樹幹上
數十年之後,樹苗變為樹木
樹根往下延伸,包覆一代木的軀幹
並深入泥土,又經幾百年歲月後
一代木終於腐朽消失
而形成樹洞的奇特景觀
從杉林棧道往下走
不久抵達受鎮宮
受鎮宮是園區內規模最大的廟宇
廟宇壯麗 金碧輝煌
阿里山開採森林之後
日本人及漢人陸續來到這裡
也帶來了各自的宗教信仰
日本人建立阿里山神社
受鎮宮供奉的玄天上帝神尊也在大正元年[1912]來到阿里山
最初供奉於民家
民國三十四年[1945]
正式建造廟宇
民國五十八年[1969]擴建成今日規模
我們在受鎮宮旁休息15分鐘
走了一個多小時
上上下下 石階很滑 走路變得很費力
有一對夫妻不想再逛森林
導覽員指引一條捷徑讓他們快速回到飯店
剩下的團員也都很累 但還可以走
歇歇腿之後仍然往神木區前進
樹齡800年的紅檜
1500年的紅檜
樹木參天 高聳入雲
我們順著林中的棧道前行
欣賞林中的樹木
享受森林芬多精
沿途經過吊橋
順寶福德廟
三代木等景點
其中的順寶福德廟
是一間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古廟
新廟後方有一座石砌的小廟
最高學府 - 香林小學
海拔 2195 公尺
在受鎮宮休息時
我找不到小茜老師
有點懷疑 受傷的團員是不是她?
Aryer 很抱歉
旅行時一向是以拍照優先
很想等上午行程結束趕快回去看看 她的狀況如何
紅檜巨木樹種.樹齡約為3000年
高達55公尺 樹胸圍23公尺
其中三分之一的樹身傾倒於鐵路之上
[千歲檜] 舊稱 [萬歲檜]
為一棵雙叉的紅檜巨木
估計樹齡約2000年
樹高35公尺,樹胸圍11公尺 海拔2215公尺
千歲檜的由來是在日治時代
當時的林務官認為其樹形看似雙手高舉喊[萬歲]的姿態
而命名為萬歲檜
直至1976年
當時的中華民國副總統謝東閔先生巡視阿里山
看到萬歲檜以後
認為萬歲檜只有兩千年的年齡不應取名萬歲
所以從那時起改稱為千歲檜
阿里山香林神木
舊名[光武檜] 樹種紅檜
樹胸圍12.3公尺,高45公尺,樹齡推估2300年
海拔2207公尺
舊名之所以為光武
是因為推算神木落地發芽的時間約為東漢光武帝年間
此名為前台灣省主席黃杰所命名
2007年1月1日改名為[阿里山香林神木]
擁有大象鼻外型的老檜木 - 象鼻木
我們在森林裡已經走了近2小時
大家頻頻喊累
導覽員帶我們走林間小路回飯店
從這條路走上去
傳說中的 [櫻王] 就出現啦!
阿里山工作站前有一株百年吉野櫻 [櫻王]
是阿里山櫻花季的櫻花實況指標數
只要他開了花
園區內的其他吉野櫻也會在一週內陸續綻放
二十多年來不曾出錯
回到阿里山賓館立馬去看看室友
她說她在沼平車站附近
想拍照 又想移動 沒站好滑倒 就扭傷腳踝
秘書叫車送她回賓館之前
星期一剛好衛生所有看診
先給醫生看看 解除疼痛腫脹症狀 再冰敷休息
接下來的行程
拍照就由Aryer代勞
將重點拍好傳給小茜
在大量走路後 大家都飢腸轆轆呢!
令人期待的午餐
在引進明亮自然光的餐廳用餐
讓人胃口大開
Aryer這兩天被安排在第3桌
與同桌的團員有說有笑
每餐都吃得超開心
我們這桌有一位壽星喔
當蛋糕還在餐檯時
我們就已經看見
這位壽星小弟還問[今天是誰生日啊?]
結果是旅行社特別為他準備的生日蛋糕
蛋糕一推出來
我們第3桌就先唱生日快樂歌祝福他
他已經害羞到一個不行
秘書把蛋糕再度推出來
讓所有的團員再唱一次生日快樂歌
同時也請他的父母出來幫他壯膽
接受大家的祝福
午餐過後 下午的行程
我們將從阿里山鄉公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