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旁常常可以看到大紅朱槿花
沒想到竟有這麼燦爛奪目的稀有品種
為期僅僅只有一天[109/10/4]的朱槿花展
讓Aryer大開眼界
歡迎大家與Aryer一起賞花
一起拍花
一起流連花叢間
不知道這場花展
我到底拍到幾種朱槿花
Aryer一直和時間賽跑
已經剪枝的花放在水瓶裡 朱槿花美麗的時間有限
昨天還在思考
到底要選哪一款鏡頭來表現朱槿花的姿態
最後我選 60mm 微距鏡
因為我考慮朱槿花的花型比較大朵
到現場很開心
我選對鏡頭了
對於植物很不熟的Aryer
常常藉著攝影
方有機會深入了解花卉
朱槿是一種屬錦葵科木槿屬的常綠灌木或小喬木
又稱赤槿、日及、佛桑、扶桑、紅扶桑、紅木槿、桑槿、
火紅花、照殿紅、宋槿、二紅花、花上花、土紅花、假牡丹、燈籃仔花
因原產於中國南部
歐洲各語系依循其拉丁學名皆稱朱槿為中國玫瑰[Rose of China、China rose]
由於早期花色大多為紅色
中國嶺南一帶將之稱為大紅花
紅色的朱槿也是馬來西亞國花
馬來語稱為[大花](Bunga Raya)
當地華人則稱之為 [大紅花]
在閩南語 稱之為 [燈仔花]
客家語 稱為 [大紅花]
朱槿在古代就是一種受歡迎的觀賞植物
原產地中國在西元304年西晉時期的一本著作《南方草木狀》中就已出現朱槿的記載
過去民間流傳的閩南語有:[大紅花毋知䆀,圓仔花䆀毋知]
其中大紅花就是朱槿
紅色品種的傳統朱槿
因任意插枝就能活又很會開花
一般人心目中覺得它很沒價值
也不覺得有何珍貴
才會民間流傳的諺語對它有貶抑之意
現今大批新種的觀賞朱槿(Ornamental Hibiscus)在全世界廣受歡迎
到了1980年澳洲朱槿協會的理事長吉姆·何維(Jim Howie)
出版了一本《朱槿-花之后》(HIBISCUS-Queen of the Flowers)
自此大家普遍推崇此新種朱槿為[熱帶女王花]
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多有廣泛種植
而在溫帶的美歐地區對朱槿熱愛不減
為怕露地栽培下雪會因低溫凍死
就只能種植在盆子裏
便於在冬季下雪前搬入室內溫室或車庫避寒
到底它還是熱帶植物
不像木槿那般的耐寒
生長條件以土質肥沃之壤土及砂質壤土最適合
土壤需排水良好
日照很重要
蔭蔽會令朱槿開花不良
性喜高溫 22-30℃最理想
朱槿花語
纖細美、體貼之美、永保清新之美
臺北市政府表示
今年適逢朱槿育種200周年
臺灣朱槿花愛好者4日將在臺北典藏植物園舉辦首次朱槿花展
展期僅1天
有超過百種朱槿花參展
歡迎民眾把握機會前往參觀
臺北市工務局公園處表示
朱槿花壽命短且活株運輸不易
都是剪下花朵展示
因此展期僅1天
臺灣緯度與氣候適合種植朱槿
春暖秋涼時比熱帶國家更適合培育新品種
目前全世界註冊登錄有2萬2114個品種
臺灣有1120個品種占5%
新品種育出數量已排全球第4位
一般認為朱槿花是大紅色
但其實在全球育種家努力下
已創造出各種花色的朱槿花
白、黑、藍、紫、橘、黃、粉、紅的單色品種是基本款
還有漸層、斑紋、線條的色斑變化
朱槿花甚至有一朵花超過3個顏色以上的品種
花色繽紛燦爛
早已不是那個印象中的[大紅花]
是美化居家、城市街景的絕佳花木
這應該是感冒糖漿的小花瓶
一直想避免拍到它
這次展覽有超過10位專業及業餘的朱槿花育種者
提供超過100種別緻新穎的朱槿花參展
機會難得
想要一次觀賞到最多的朱槿花
就要趁這次機會了
粉嫩纖細的朱槿花
好似正在跳舞的花仙子
一串小風鈴
Aryer非常興奮
能夠及時得到訊息
Aryer和Henry在中秋連假的最後一天起個大早
前往賞花
雖然今天的氣溫超高
但心中無比的感謝
能夠一次看到這麼多這麼美麗的朱槿花